积极探索适应智能时代的新生产组织方式——访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

资讯中心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本站原创 / 浏览:553

20

2019-09
智能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智能化成为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刚刚闭幕的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提出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智造重镇”具有怎样的特征?重庆如何围绕目标精准施策、聚焦发力?9月2日,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独家专访。

  智能产业和智能制造是“智造重镇”的两个基本维度

  重庆日报:衡量一个区域是不是“智造重镇”,通常采用什么样的标准?

  陈金山:“智造重镇”的特征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区域是不是“智造重镇”,有两个基本的维度,一个是智能产业,一个是智能智造。

  “智造重镇”,应该在智能产业方面具有完整的智能产业链条,以及较强的研发能力以及处于领先水平的产业生态。同时要有较大的智能产业规模,并对区域经济形成较强的支撑带动作用。

  同时,“智造重镇”应该具有较高的智能制造水平。比如生产方式上,这个区域应该拥有大量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企业采用数字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企业生产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高;企业能够积极探索符合智能时代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

  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推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推动服务型企业向制造领域延伸

  重庆日报:积极探索符合智能时代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具体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重庆目前做得如何?

  陈金山:所谓智能时代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网络协同研发和制造;二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三是远程运维管理。

  网络协同研发和制造不同于我们传统的“主机+零部件”物理协同,而是技术研发、物料组织、生产制造等活动在云端实现协同。协同平台既连接海量智能装备,又汇集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产品设计协同、生产管理协同、物流组织协同,甚至也能连接产品后端的销售和服务协同。这种方式将推动企业管理从单一的企业生产管理向整个产业链协同有效管理转变。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要我们对现有的生产装备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升级,由传统的单一产品流水线生产向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线改进。也就是说,同一条生产线上,我们能生产出不同规格的多样化产品。生产线上智能装备能够更加紧密联系、高效协作,使得个性化产品能够以高效率批量化的方式进行生产。

  远程运维管理,则是通过安装在智能设备上的传感器搜集的各种数据来实现的,甚至有时候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我们就能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判和修复,运维人员能够提前介入,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

  这些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一些原本的单一制造企业通过协同设计制造拥有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成了服务型企业,比如依托宗申产业集团成长起来的忽米网;而一些服务型企业由于自身强大的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不断向制造领域延伸,成为新型制造的生力军。

  氛围好 生态好

  还须引进培养人才提升研发能力

  重庆日报:重庆建设“智造重镇”基础如何?不足在哪里?怎样精准发力?

  陈金山:重庆建设“智造重镇”拥有非常明显的基础优势:目前,“芯屏器核网”的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智能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并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向纵深推进,效果初显。

  特别是近两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建设“智造重镇”的良好氛围。无论是政府在谋划产业发展还是民生改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在确定科研方向还是人才培养,企业在实施新项目投资还是旧产能改造,都共同聚焦智能化这一主题,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良好的发展氛围也为建设“智造重镇”培育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我们从基础研发到生产方式,再到应用场景,各个环节都在积极推进。

  当然,重庆距离“智造重镇”还存在不小差距,智能产业总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链存在的短板还较为突出。比如,尽管我们智能终端产品规模大,但核心配套部件、模组及基础原材料发展还严重不足,同时智能产业、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机构数量少、层级低,高端人才、适用性人才都不足——这也是我们在推进“智造重镇”建设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引进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搭建联合微电子中心就是补齐短板很好的范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