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产品
采购
企业
破解“雾霾围城”、攻坚渤海治理、守好“生态护城河”......,近年来,天津以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为抓手,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断增强百姓的生态幸福感。日前,《瞭望》新闻周刊刊发主题文章:“天津:补生态短板增蓝添绿”一文,带你感受天津百姓的生态幸福感。
作者:黄江林
夏日时节,孙国明喜欢晚饭后坐在家门口乘凉。这位家在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的老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眼前干净整洁、清风拂面的街道,从前一直尘土飞扬,垃圾四散,“家门口就是一条臭水沟,特别是到了夏天,臭气熏天。”
西官房村的变化与天津近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据本刊记者了解,天津以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为抓手,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改善生态民生,增强百姓的生态幸福感。
cription-url="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MseyDSUwIBqlOoNJuFia6m7iav5jZsaN83LRzJVxQ1fiaUUKZ8DPuyOfia75NsvCz8TuRmExO5E4baAp6ME3FTq7VQ/0?wx_fmt=png" data-ratio="0.4888888888888889" data-s="300,640" data-src="/file/news/20190917/3696c86c500bebea532670eaecc7d3d1978d785a.jpg" data-type="png" data-w="450"/>
天津中新生态城一景(2018 年7 月31 日摄) 李然摄
曾一度“雾霾围城”的天津,近年蓝天越来越多。
据本刊记者了解,2013年天津的重污染日为49天,到2018年重污染日已减少到10天。今年,天津全市PM2.5年均浓度将控制在51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要达到61%,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25%。
津沽大地呼吸之变的背后,折射出天津大力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决心和作为。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PM2.5主要来自工业和民用污染,其中冬季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散煤燃烧。天津随即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煤改清洁能源。
2015年,天津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过中心城区火电机组无煤化、关停燃煤锅炉等措施,使2017年较2012年累计净削减燃煤1357万吨。2019年,天津全市将完成剩余42.6万户农村散煤的清洁能源替代、3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的清零。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杨勇表示,天津将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到2020年,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严格控制在45%以下。
与此同时,天津集中治理“散乱污”,优化产业格局。截至2018年底,天津市整治“散乱污”企业共关停取缔12864家,搬迁2930家,原地改造提升6000多家。
静海区王口镇是华北有名的炒货生产、集散地,曾有炒货企业140余家,年销量达75万吨。王口镇党委委员元凯说:“镇里曾经四处冒黑烟。”
开展“散乱污”集中排查整治以来,王口镇有136家炒货企业被列入“散乱污”名单。按照天津对“散乱污”企业实行关停取缔、原地提升、入园改造的分类整治原则,王口镇政府积极推动提升改造的企业实施“煤改气”,改进生产工艺、硬化厂区、安装环保设施。“在区镇两级政府协调下,企业通了管道天然气,解决了制约原地改造提升的关键问题。”元凯说。
2019年初,王口镇有90家炒货企业完成改造提升并全部复产,46家不具备改造提升条件的被关停取缔。如今,镇上抬头可见的蓝天格外耀眼。
提到河网密布、水系纵横的天津,人们总说“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河湖水域被污染状况在前些年时有发生,不仅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给渤海带来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
2018年7月,天津发布实施《天津市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在全国率先打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2018年,天津8条国家考核断面入海河流中,有3条消除劣V类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2018年11月《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发布后,天津市全面对标,制定《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作战计划》,实现自我加压。2019年5月,又进一步将渤海综合治理重点任务全面纳入年度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在控制陆源污染、近海面源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防范环境风险4个方面制定重点任务77项。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史津介绍,2019年度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中,以12条入海河流“一河一策”专项治理为核心,分区域分河段制定“分策”,坚持“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措并举,治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三类废水,管好入海、入河、设施三个排口,制定了碧水保卫战重点任务162项。
从2019年2月起,天津市开始全面摸排全市152条重要河流和17座水库沿线的入河排污口。一方面是人力不足、传统方法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全面摸清”的要求不能降格。在此情况下,一批先进的科技设备被派上环保战场第一线,无人机、声呐无人船、卫星遥感和人工实地勘察等多种手段协同作战成为常态。
比如,使用无人船进行声呐探测,可获取水下暗管或疑似暗管的位置及分布情况,再结合卫星遥感获取河道周围各类涉水企业、居住区及商业区等的规模及分布情况,并通过人工实地核查,追踪污染源。
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天津已完成全市多个区排口的核查工作,核对排口数量位置共计2000余个、暗管30余个,这为全面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提供了有力支持。
天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将坚决督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和问题,以追责问责倒逼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
2018年,为强化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绿色生态屏障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天津市出台《双城中间规划管控和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天津市将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的区域纳入规划管控,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等原则,建设展现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呈现“大水、大绿、成林、成片”景观的“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
今年,这一区域将完成起步区7400亩绿化任务。按照今年4月公布的《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2018—2035年)》,未来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内,将实现水域、林草地、农用地、建设用地内绿地等占总用地的62%。
在建设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基础上,天津市进一步提出建设环首都生态屏障带的目标,将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纳入国家生态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体系,连通北京生态绿楔(从城市外围由宽逐渐变窄楔入城市的大型绿地,可以比较集中地将城郊生态信息导入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等重要节点,打通东南部平原地区生态廊道,构建完整的区域生态空间布局,守好首都的“生态护城河”。
天津市相关负责人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是天津深入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修复生态环境、避免城市盲目扩张、拓展绿色空间的战略举措,要以绿色生态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质量效益提升,开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带来的是地区发展思路的重大提升。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核心区,津南区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让他们彻底摒弃了旧有发展方式,转变片面追求近期利益、牺牲子孙长远利益的观念,为该地区谋求转型发展提供了全新契机。“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绿色生态,为百姓带来金山银山。”陈子苓说。
作者:黄江林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inktype="2">“千里眼”如何精准锁定污染源?生态环境“最强大脑”如何构建?
inktype="2">农村生活污水怎么办?天津出台相关排放标准,适应乡村人居环境改善需求
天津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策划设计:新媒体科
编辑:刘金鹏 李君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你真舍不得点赞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